January 3, 2013

  • 元旦 在遊行路上唱

    承上:除夕 銅鑼灣路上唱

    本來,路上唱的日程之中是沒有元旦這一次的路上唱的。不過,臨時的加插,與我對這次倒梁的個人看法不無關係。要理解這次路上唱的特性,我得先說說不跟大隊遊行的原因。

     

    遊行以外的發聲

    首先想說的是,我對於「倒梁」這個遊行的原因是有所保留的。 我個人認為制度一天沒有跡象會改變,我們喊著要倒什麼人都沒有用。再者,反對派陣營也無法達成共識,以致元旦當日出現了三個遊行,這也是我對遊行有點卻步的原因。然而,我追求民主自由這個目標卻是肯定的。在不想叫喊相關口號的前提下,再加上元旦前幾天腳趾受了傷,「路上唱」其實可以讓我在行動不便的時候有另一個發聲的方法。不過也須補充的是,今天我的音樂同伴們都分別去了不同的遊行,因此我是第一次一個人在路上唱。

    不過,出了為自己發聲之外,我覺得「路上唱」可以是整個遊行過程的帶來一個點綴。通過提供多的聲音,我們可以令民眾發出來的聲音更動聽的同時也立體和有趣。另外,在不同的新聞現場,其實應該有不同的背景音樂襯托。因此,在元旦的第一節路演時,我就趁手持殖民地時代港英旗幟的遊行隊伍經過皇后大道中時唱了一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我是否完全支持這隊遊行隊伍的觀點是其次,但作為一個路上的歌者,我可以做的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的Soundtrack,令畫面更為有趣。

    當 日的第二節路演是在政府總部進行。我選的位置,是遊行隊伍步入公民廣場之前旁邊近升降機的小小空間。其實,在選定位置時跟除夕的銅鑼灣一樣到處都是警員, 我是有點擔心的。不過,這兩天我都沒有被警員驅趕,也許就說明了在非常的日子,要令警員費心的根本不是我們這些和平歌唱的路演,而是其他後果更為嚴重的破壞和暴力事件。所以,對於我們這些buskers來說,有時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參與型的路上唱

    元旦這天的「路上唱」,跟我之前的演出不同在於我是採取了一個參與型的設計。首先,這天選唱的歌曲,都是通過我的Facebook專頁請朋友們為我選的,它們都是一些代表香港人核心價值的歌曲。由於練習也需要時間,不是所有被提名的歌曲我都有唱,不過都感覺到這是一個一起選出來的歌單。

    由於唱的都是市民熟悉的歌曲,到了政總之後我拿出了我始前準備的的歌詞紙請大家一起唱(大家可以在下面看看我對每首作品的解說)。由於不知會在政總逗留多久,我也避免讓自己太快失聲,不時把麥克風讓出給其他朋友主唱。很快的,我就已經招聚到一班歌友/觀眾,大家都好像是很嚮往的樣子,完全做到快樂抗爭的原則。當然,我每彈奏四五首別人的歌之後,都會插入自己的作品。這天帶來的,是新作《冰港》和《我們在路上唱》。

    當天,我們唱《自由花》的時候,有兩個畫面是歷歷在目的。第一個,是我相識二十多年的中學同學帶同太太和兒子來支持我。剛巧這首歌是有客席主音負責,所以我也可以蹲下來一邊彈,一邊跟孩子親近一下!這是平時路演時不可能發生的。另一個場面,就是當遊行隊伍經過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們也在唱《自由花》,而且剛剛是跟我們唱到同一個句!不知是不是他們從遠處聽到我們的聲音,就已經開始跟我們一起唱的呢?那種大家的聲音合而為一的感覺,實在很令人感動和高漲,唱完之後我也不禁的大聲歡呼起來。

     


    路上唱的意義

    聖誕假期前到現在為止,在不同地方做了四次不同性質的「路上唱」。其中一個不得不更新的,就是我們是如何去看「路上唱」,為什麼要去做。

    記得我開始時,經常跟同伴說,「路上唱」是一個社會實驗。我想看看香港有哪些地方是比較能夠容納街頭表演。這種測試,狠可能被解讀為一種制度上的測試,甚至是挑戰。然而,做了一兩次之後,我明白到,視作一種挑戰是不行的。因為,我總能以挑戰制度之名,故意找最容不下音樂演出的位置,然後在每次表演不夠五分鐘就被要求拉隊走人的情況下說,香港容不下街頭音樂。

    反之,令到街頭音樂表演時而不可行、時而可行的,其實是制度的模糊、規則的浮動。與其說是挑戰,倒不如說「路上唱」是要先點出這些規則的模糊和浮動,然後再看看有沒有可以切入的空間。打個比方說,同一個銅鑼灣。在一個普通的週末下午,商鋪不預計外面有人喧嘩、警察無事忙的時候,做街頭表演是有困難的。 反之,在除夕這種特別的日子,商鋪的期望不同,警察也忙於戒備其他對公眾安全有更大影響的事件,反而變成做表演的好時機。這個,不到路上實習一次,我們做演出者是不會明白的。因此,一連串的路上唱,有助我們掌握成功完成演出的經驗,然後與志同道合者分享。

    另外,我們在路上唱,當然也是希望有一個渠道讓更多人認識我們與自己的作品。其實,要在流動的環境裡做到這個目的是不容易的。朋友也有建議過我穿印有自己組合名字的T恤,但畢竟不年輕了,自己對這個也有保留。元旦的經驗,讓我看見一張歌詞紙最少可以讓觀眾把我們的名字、網址與歌曲名稱帶走,拍了的片段也可以上載到我們的網站。今後,我們還要繼續摸索一種適合的宣傳手法,好讓觀眾能加深對我們的印象和認識。 

    還有一點,也是很個人的一種意義,就是「路上唱」給我多一種角度去感受在這個空間狹小的城市中不同人物的生活。因為路上唱,我們多了跟保安人員、路上小販等等的交談機會。在路上唱,與他們公用場地的同時,其實我們也是在跟這個城市、這個社會在建構一種本來沒有的關係。從這個關係中,我們對這個城市有了新的認知、新的體察。不論是對於創作,還是純粹作為一個公民,這種體驗都有著難以測度的價值。

    往後幾個月,我們會繼續在路上唱。希望當中有你與我們一起經歷!欲知我們的行程,請隨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專頁

     


    2013.1.1 我們在路上唱 之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歌曲解說 (排名不分演唱先後)

    1. 《皇后大道東》 歌詞紙上頭兩首歌曲都是香港回歸前夕的作品,兩首以不同的手法去看回歸中國之後的香港。《皇后大道東》這首歌,其實我現場時有懷疑過是否過於諷刺不宜採用。不過,在民眾高漲起來的時候有人點唱,就奏起來了。結果,原來這是很「快樂抗爭」的一首歌。歌詞或多或少帶有八九民運以後對於將來的那種不安,而偏偏這種不安在今日是有增無減。
    2. 《時代曲》 這是一位同事為我選的作品,剛好其實也是我90年代後期唱K經常點的一首歌。這次,我用了歌詞中「怕在今晚之後,不知有誰來迫我,轉唱另一些歌」這一句來做我放在地上的標語。去年的國民教育風波,可以說是這句歌詞的應驗,恐怖極了。
    3.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近期因為電影版《孤星淚》上映而大熱的一首作品,我與這首歌的交往也超過20年了。十年前進NGO工作,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中文版《人民之歌》,但這次我選的是英文版,群眾之中喜歡這首作品的人也很多。
    4. 《長城》 之前的一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提到「Barricade」(路障),所以或多或少令人想到《長城》這首作品。選擇這首歌的原因,相信無需要多說明。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日為了避免《長城》這首歌叫破喉嚨,我把結他破例地調低了半度。
    5. 《冰港》 這是我的一首原創作品,歌詞完成於去年3月23日,行政長官選舉前的影子投票被黑客襲擊當日,想說的是我們越來越萎縮的自由空間。歌曲於元旦當日首次暴光,不過街頭玩的這個Acoustic version,跟實際的編曲有頗一段距離。
    6. 《年少無知》自己去年初在街上演唱過後引起討論的作品,後來學民思潮在爭取撤回國民教育時也曾經高唱這歌。這次採用的原因也就無需多作說明了。
    7. 《自由花》 去過六四維園燭光晚會的朋友應該對這首歌不會陌生,這次選擇讓它與一眾流行歌曲並列,其實也是真心的喜歡其旋律與歌詞。
    8. 《睜開眼》 RubberBand的作品中,其實分別有《Easy》和《發現號》兩首被提名。不過,我卻親自選來《睜開眼》這首歌。除了因為原作者銳意在這首歌裡寫香港問題之外,也因為歌詞中「矇住兩眼」、「矇著耳朵」等剛剛跟《長城》的歌詞互相呼應。雖然是歌單上「非我」作品中最新的一首,但群眾對它也非常熟悉。
    9. 《光明會》 我會形容是語帶雙關的一首作品。一方面,歌詞提到共同創製一個新的未來,但眾所週知,它也是一首替小眾群體發聲的作品。所以,我也把10分之一的空間留給它。
    10. 《我們在路上唱》 另一首原創作品。這次放在這歌單上,全因為一句歌詞「別在老年時再想回頭,為今天不敢於發聲感到內疚!」很高興,尾部的大合唱能夠邀請到本來對這首歌毫無認識的朋友們一起參與。

    後記:這次很高興能用這種方法發聲,希望7.1時帶著一張有更多歌曲的歌詞紙上街跟大家再唱一遍!

     

Post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