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2, 2013

  • 當iPhone在平壤街頭遊走

    北韓政府終於放寬持續多時的規限,准許前往當地旅遊和公幹的外來人士攜帶手機入境。這對於筆者等偶爾會進出平壤機場到當地工作的旅客來說當然是喜訊,因為 大家從此就可以省卻在機場把手機交予職員保管的不便。也不用擔心在逗留北韓期間會遺失當地政府發出的收據,以致在出境時無法領回手機了。

    此項服務由一家埃及公司負責投資,而該公司自2008年底已經為北韓當地的居民提供手機服務。旅客只須在機場購買一張智能SIM卡,就能夠利用手上的3G手機打出國際電話。有消息指,智能卡稍後會加入上網功能,讓持智能手機的旅客可以隨時隨地上網。

    早在數個月前,就已經有消息指平壤市中心的火車總站正在進行接駁無線上網服務的工程,供來自中國等地的旅客用手機上網。外來手機服務 的落實,可以說是提高了這消息的真確性。

    北韓政府這次放寬規限,對於前往北韓的旅客來說,當然是儼如一次大赦。但此舉對於北韓當地的居民來說,又有沒有什麼大意義呢?筆者認為這次有限的開放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包括通訊和經濟等兩方面。

    先 說說通訊方面。縱觀各地報章,有部分報道認為此舉有助於改變當地消息封鎖局面,但也有一些觀點持反對意見。原因是目前這個專供外來人士使用的手機網絡仍然 跟本地人的手機網絡隔絕,北韓人亦暫時無法使用自己的手機撥打國際電話。他們即使擁有當地推出的智能手機,仍只能登入對外不通的內聯網,要像國外人一樣上 網找外國資料看外國新聞則不可能。 因此,有評論指這次開放讓外國人攜帶手機入境,對於北韓內部消息的開放並未能起什麼作用。

    但如果可以把這新措施看成一個緩慢開放過程中 的一步,則還可以對北韓將來的通訊局面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因為,北韓的對外通訊並不是如想像一樣完全的滴水不漏。目前,不論在國立的金日成大學或是外資設 立的平壤科技大學,都設有接駁了互聯網的電腦。筆者一位在平壤科技大學工作的知交更指出,他們在校園範圍內能用Skype也能看YouTube,比起在中 國大陸還要開放呢。

    由此可見,北韓政府已經把這道資訊科技的鐵幕有限度的打開。加上近日Google執行董事施密特訪問北韓,當地往後的互聯網服務發展更值得我們觀望。被設計成互不相通的國內及國際網絡,究竟有沒有合法或違規途徑可以連結起來呢?這一點,就 更加是拭目而待。

    至於在經濟方面,這次讓旅客攜帶手機入境的措施,絕對是對當地營商環境的一大改善。直到目前為止,赴北韓公幹的旅客除非 已經在當地設立辦事處,否則如要打電話、傳真、或者電郵,都必須使用酒店提供的昂貴服務。一般在招待外賓的國營酒店裡,單單是寄一封電郵,記憶容量以 25KB為上線,即是發一句簡單句子也要盛惠人民幣20大元了。

    同時,這些電郵都必須經由酒店的電郵地址發出,內容絕對有被監視的可能,更可能被收件人的信箱當作垃圾郵件處理。再者,當人不在酒店,身上就沒有任何通訊設備可用。對於分秒必爭的商人,或者筆者等在當地進行人道救援工作的朋友來說,可以說是非常不便。

    因此,這次小小的開放,可以說是為當地極為困難的營商或工作環境帶來了一個明 顯的改善。北韓在邁向經濟開放的路途上,也就同時跨進了明顯的一步了。所以,這個決定對於發展當地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來說,遲是遲了一點,但絕對可以說是明智的。


    按:本文原題為《北韓通訊革命?--當iPhone在平壤街頭遊走》,於1月23日在《信報》刊出時只用了後半,故在這裡也作相應調整。

Comments (1)

Post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