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7, 2013

  • 職業中的自己、天地、眾生

    看《一代宗師》,總覺得王家衛要拍的不只是一套功夫歷史片那麼簡單。如果是用心看這套電影的,不難在這個故事中透過幾個主要的人物跟自己的生命相遇。大家有這樣的同感嗎?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宮若梅(章子怡飾演)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分別是「見自己」,「見天地」,和「見眾生」。怎樣去為這三個階段下注腳,喬靖夫已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得很清楚,我在這裡也不再重複了。宮若梅說了這句話之後,便抬頭往頭上那些商號橫匾,說:「其實這裡不就活像一個武林嗎?」說的是50年代的香港,其實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也不是一樣麼? 

    如果讀者是用心學習,或者對於自己專業有所堅持的朋友,相信其實不難通過這句說話將自己的專門知識或技能看成一種武功。如果我所習武功是現在做的扶貧發展工作的話,我相信我是已經過了「見自己」的那個階段 -- 我是頗為肯定自己是適合而且能勝任這工作的。除了之前工作上習得一些基本功之外,這幾年間的進修也讓我對自己加深了了解。不然,去年也不會開展現在的工作,在一個自己熟悉的機構負責朝鮮項目。

    「見天地」的階段,對我來說其實跟「見自己」的那個階段是有相當重疊的。自己接連的有在海外工作的機會,但直到去年為止,多見世面的同時,其實也在修煉自己。不過,自從去年展開新工作以來,卻明顯是要拿武功「見天地」的一個階段。先說對外的,要影響北韓這個地方並不容易。帶在身上的刀要利,眼界要準,力度要恰到好處。就連對內的,最近也遇上一些情況,需要向在上的人證明這種武功的價值,令人明白手上工種並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做。兩種情況,都不會容許你有什麼時間和空間去再懷疑自己。這是一個拳拳到肉,做實事,把天地打回來的時候了。

    當然,自己在職場上仍然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武功的價值,並獲得周邊的認同。因此「見天地」這個階段應該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至於「見眾生」又是什麼呢?倘若完成了博士學位,選擇了學術的路,可能會更快來到「見眾生」這個階段。但是,如果在名義上不是為人師表,沒有成為XXX教授,在別的領域,又有什麼見「見眾生」的機會呢?

    此時,突然想起幾年前做過的一份翻譯工作,文章是說一個設計師專業發展的幾個不同階段。其中說到,其實很多不同行業中,都有一些前輩能擔當上「教主」的角色。他們不但能像「一代宗師」一樣啟迪後輩,而且更能領導整個行業的思想和方向。深信在任何領域,能夠走到這一步的,或者是想走到這一步的,不會有很多人。但若能力是能夠做到令天地悅服的,也要做到薪火相傳,才算是「見了眾生」。

    人總需要跟自己的武功相遇。其實我也遇到過不少比自己年輕朋友說,想進NGO做扶貧發展的工作。作為前來者,當磨練好自己的功力,實戰中獲得肯定了,其實也很應該向後來者,甚至是行業以外的人多推廣介紹自己的技藝。為的也不一定是成為別人的榜樣或者模仿對象,但更多是激發其他人的夢想和潛能,令下一代做出來的事情更有趣、更精彩。要做到這種「見眾生」,需要領袖魅力的同時,也需要一種捨己和謙卑的精神。

    主力去「見眾生」的階段,對於我來說還遙遠,也不知是否能到達。不過,跟習武可能一樣:我們並不是要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影響眾生。正所謂「三人行,別有我師」,只要我們願意與人接觸,那管只是三五個,可能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為身邊的人帶來影響了。

    整篇都在寫自己的事情,希望不會令讀者納悶。不過,想說的是,大家看《一代宗師》時,不妨多有一點的代入,讓它引發你多點對於生命成長,對於與周圍的人的關係的思考。或者,你帶走的除了是精彩的畫面外,還有一些對於往後如何繼續發展自己潛能的指向。

     


     

Post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