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7, 2013

  • 再別山手線

    回到東京,其實真的有回到家裡的感覺。說是別了一年,但當乘新幹線回到上野車站時,一切的熟悉程度,令我不其然感到離開東京只是昨夜的事情。

    去年離開東京的事後,扔下的是一篇沒有被接納的論文。本來,的確下了決心,論文的事情未有定案之前是不會踏足東京這個地方。不知怎的,風把我吹回日本東北的受災地區做義工,我也無法不趁朋友們都還在的時候會來看看大家。於是,還是決定從香港飛到仙台之後買一張火車証…

    這次來東京,見了以前台場宿舍的朋友,也見了學校裡的朋友,還見了五年前在首爾認識的北韓同好者。除了有些熟悉的面孔離開了之外,其實仍然留在東京的外國人也快要離開了。至於那些長居的東京朋友,其實生活上或多或少都有了變化。頓時驚覺,其實認識他們都已經有一段頗長的時間。

    回到東京,人還是以前的那一個,但身份卻有點點不同了。始終,北韓對這裡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國家,因此只是去了幾次,別人就對你非常有興趣,幾乎當你是一個專門家。回到以前就讀的院校做經驗分享,來參加的人比以前介紹自己研究是要多,還有來自校外的研究者。令人恍然明白,讀萬卷書果然不如行萬里路。要分享學識,也不一定需要一個博士學位。

    經驗分享後,跟一個泰國同學去逛2k540,閒談間才得知原來跟我一樣在寫論文的同時有其他搞作的人大有其在。三年間,他做過首飾物的買賣,也做過泰國遊客的當地導遊。 甚至有朋友想找他研究泰國家具在日本是否有市場!有時候,也會懷疑在寫論文的同時搞了一個《冬密語》出來是否顯示自己不夠貫徹。原來,能夠集中精神只弄一份研究的人是極少數。

    有朋友說過,讀博士的幾年就如走進人生裡的一個黑洞,周圍的人都無法明白你在做什麼樣的事情。跟一些仍然在黑洞裡的朋友談過,也發現這條路對所有人來說都真的不易走。選擇別的道路,或者暫時抽身,其實也絕對可以理解。

    一年前,我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一年後,我還是帶著複雜的心情回來。就像一切都不安於簡單和直接。你想要得到什麼,就得先放棄一個相同輕重的什麼,計算起來,沒有絕對的得失。再複雜一點,你選擇得到的那個什麼,倒頭來也是有甜也有辣,而你選擇放棄的那個什麼亦然。總而言之,做了決定之後,你也無從去考究那到底是否一個好的決定,只管著不要後悔,往前走便好。

    P.S. 這次我下榻秋葉原,其間每天都路過附近山手線高架橋下的手工藝市場2k540。這個地方在我的作品《冬密語》中出現過。現在,已經有更多類似的項目發展起來,而賣的也不再只是手工藝,還多了一個專賣其他省市土產的食品市場。不知怎的,我還是對這個地方非常有興趣。令徐志摩依依不捨的是康橋,而令我仍然留戀的卻是這條山手線高架橋。因此本篇以「山手線」為題,花點心意做個紀念。

May 12, 2013

  • MR… 你是哪一位?

    下午逛商場,路過一家時裝連鎖店。在櫥窗看見這品牌推出了以Mr. Men卡通人物為設計的T恤和其他產品,便進去看看。結果,竟然空手進去,拿著三件T恤出來。一件是自己的,另外兩件則送給弟弟和他的女友做生日禮物。 

    年輕一點的朋友可能對Mr. Men的認識不深。其實他們是英國繪本作者Roger Hargreaves筆下的一系列卡通人物。我初次認識Mr. Men是小學時期,當時我有一個由美國出生,然後住了幾年的堂姐妹,她家中有不少Mr. Men的圖書。初期我就是在她的書架上逐一邂逅這些「人物」。超過40位Mr. Men分別有不同的名稱,名稱代表他們性格、愛好或者外貌特徵。不過,雖然他們有人性,但樣子卻一點不像人,只用簡單的圖形和基礎的顏色來代表。亦因為如此,他們容易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黃色一個圓形的Mr. Happy,更是後來Smileyhappy的標準形象!

    小時選擇自己喜歡的Mr. Men人物,其實都是以貌取人,絕少將自己的性格和形態代入。初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Mr. Jelly,原因除了小時我喜歡吃啫喱之外,也因為他的形狀最不規則最特別。不過。後來有機會看Mr. Jelly的圖書,才知道他的這個形態是因為他凡事「騰雞」,一致渾身的顫抖,形成了一團啫喱的模樣。這一點,其實跟我的性格完全不相似呢!

    這次連鎖店跟Mr. Men做Crossover,並未有把40多個人物的T恤一次過推出,只有五款(另有一個叫Little Miss Sunshine的女性人物)。在有限的選擇之中,送給弟弟理所當然的是他小時喜歡的Mr. Happy,給他女友的則是桃紅色的肥佬Mr. Greedy。剩下來的選擇不多,我給自己買卻是小時不屑一顧,包著繃帶的論盡先生Mr. Bump!

    多年沒有跟Mr. Men打交道,自我認知多了,多了自己性格投射是在所難免的。我知道自己肯定不是萬人迷的Mr. Strong,也不想做諸事八卦的Mr. Nosey。於是剩下來的只有半個木乃伊的Mr. Bump。這人物穿在如今的自己身上,卻又恰到好處。首先,大家都是粗心大意,走到什麼地方都是跌跌碰碰。這不僅限於心靈上的挫折,其實就連身體四肢也(甚至更加)容易受傷。偏偏,接二連三的意外卻跌他不死,反之更懂得包著傷口,笑面迎人。其實,跟我也很相似呢!

    買了這件Tee,真想有一天可以穿起來拿著結他,把自己寫過的一首作品送給Mr. Bump:「痛… 在路裡試過跌得多傷但事後獨行仍得我,誰人願協助…」

    對,那管自己根本就是像Mr. Bump一樣的容易受傷?「痛_快_人生中穿梭,萬萬別要怯懦!」

     


    你又有興趣?可以看看這裡

     

March 22, 2013

  • 我的一份

    適逢巨變,周邊變得人面全非。面前的路,也突然的由肯定變成不安。就連本來可以預計的一些結果,現在也可能變成癡人說夢。

    朋友們嘗試「管理」我的期望,叫我還是當會落空算吧。我明白,朋友是不想我跌得太痛。有智慧的人知道,合乎中道的結果只有一個。但心水清的人也知道,受人性擺弄出來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另外一個。 

    但我還是不甘心去接受,不甘心去相信。為什麼明明看似是為我準備好的一隻馬匹,要坐上是那麼的難?沒有了這千里足,未來的路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人生不會有很多次,很想高聲呼喊,告訴全世界「那是我應得的。」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此時此刻的我,連呼出這字句的勇氣也沒有。

    不肯定怕的是什麼。也許怕的是私慾。厭惡別人的私慾,同時也害怕自己的私慾。因為這種怕,所以不敢好像野獸一樣的去把它擒回來。

    那結果看在我眼中,究竟是權柄,還是責任?明知兩者是分不開的,卻總覺有一把聲音在叫自己不要貪什麼似的。

    於是,加起來的感覺就是渾身的不自在。越是想就越是要壓抑,但越是嘗試壓抑就越是繼續的在想。

    更害怕的是不知什麼時候突然揭曉的真相。決定既然不在我手裡,自然應該是平常心去面對。但一旦結果不如人意,自己的得失並不是最重要,看清一個人的心胸才是最可怕。

    安份,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難的事。容易在於你可以因此而避免人生的大起大落,沒有大喜但同時免卻了大悲。但困難卻在於你會因此而錯過了自己應得的位份,也錯過了在這世界的故事裡加上自己筆跡的機會。

    我決意在我的世界裡留聲,所以不安份。也因此,換來的最終只有不安。

     


     

February 25, 2013

  • 如何協助有核武的飢餓國家

    北韓進行核試至今已兩星期。這段期間,當地政府一方面擺出拒人於千里的一副模樣,繼續在國際舞台表現出一意孤行的形象。另一方面,卻宣布外國人進入境內可以攜帶手機,三月開始更能使用互聯網。這種同時展現自我孤立與對外開放的政策發展,相信令不少分析東北亞形勢的人士難以理解。究竟這個國家是如何看待自己跟世界各國的關係,而又想從這關係種獲得什麼好處呢?

    當在國際社會商討進一步加強對北韓的經濟制裁,並呼籲中國也加入牽制其盟國之際,其實也有另類的聲音,認為周邊國家應該繼續避免採取激烈的政策,反而應該繼續對北韓作出協助以減輕當地政府的戒心。這樣,才有助免除他們再有任何需要對外再作出不必要的軍事挑釁。 本港的朝鮮半島研究學人鍾樂偉亦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參與制裁,中止供應糧食核能源,可能會令北韓作出難以預料的行動。

    雖然為數有限,但一眾對北韓進行救援或扶貧發展工作的非政府機構(NGO),究竟應該如何在贊成、反對援助的兩派說法之中取捨呢? 眾所週知,人道救援的宗旨應該是維持政治中立,不應該因為某國政府的政治取態而剝奪人民受助的機會。 但同時亦要知道在北韓進行人道救援工作,本來就已經難以確保物資能夠到達社區,更無法抹殺物資被轉移到軍方的可能性。故此,在北韓因核試而受國際社會所指責的同時,一眾NGO要維持在北韓的援助工作,更加需要理據的同時,亦更加需要良好的策略支持。

    早在核試前數天,南韓Daily NK網站已有評論員指,不論是中、美還是南韓,國際社會都只應該將北韓核問題視為政府鞏固權力的表現。更應做的,是通過促進北韓經濟改革令北韓二千多萬平民生活得以改善。然而,國際機構單單的把糧食和救援物資運進北韓其實並不足夠。因為合作的政府部門一般會以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方法來管理救援物資或扶貧發展項目。 變相地,外界的援助很可能亦同時在鞏固當地舊有的經濟活動模式。

    要對當地人民經濟和社會活動帶來衝擊,其實由合作伙伴以至工作手法,都需要比較周詳的規劃。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找尋已在當地植根,而又有意在帶來改變的非北韓政府機關作工作夥伴。以筆者工作的樂施會為例,多年來透過政府部門發放糧食及耕種物資,但亦無法影響當地社會主義的農業管理模式。因此,有今年開始,除了舊有的政府夥伴之外,我們亦跟北韓唯一的外資私立院校,平壤科學技術大學合作,嘗試影響個北韓新一代的社會精英。

    平壤科大由南韓及美國的韓裔學者所創立。他們都是基督徒,起初在中國與朝鮮邊境的延吉辦學。後來由於效果理想,亦得到平壤官員的青睞,許可他們進入北韓境內辦學。首批學生於2010年入學以來,經過四年制全英語教授的課程,到2014年就會畢業。這些來自特權階級的本科生,部分會透過本身家族的關係進入政府工作,或者加入管理國際組織的援助項目,另一部分則會升學成為研究生 。換而言之,他們很可能有一天在北韓社會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通過樂施會和平壤科大的合作,首屆農業及生物科學系的學生將獲得經費和技術上的支援,進行畢業論文的研究。合作項目不但提供研究器材,更提供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培訓,務求影響這些本來對於貧困、饑餓問題缺乏認知與承擔的學生,倡導他們多選擇能夠對人民生活帶來實質改善的研究題目。另外,通過提供更佳的電腦設備,更多的學生亦將能夠使用大學內的互聯網連線,令他們有機會接觸外國的科研文獻及其他知識,協助他們的研習,並擴闊他們的世界視野。

    由於北韓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主宰科技資源運用、影響人民生活的權力集中在極少數人的手中。因此,賦予新一代官員和科研人員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其實跟在社區發放物資或改善居住及作業環境的直接援助方式同樣重要。尤其是當國際機構在社區層面只能作出有限影響時,就更加要把握極有限開放的隙縫,把改善民生的意識從上而下滲透。即使未必能制止政府研究發展核武,但最少可以幫助將來的科技翹楚把知識用到有利人民生活的領域。故此,這種工作方式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加的深,更加的廣泛,更加的長遠。

     


     

February 15, 2013

  • 務實而不失霸氣

    自春節之前,一直為著一些工作的事情憂心忡忡。一整個星期裡雖然有幾天假期,但心靈好像沒有怎樣休息過。問題在年二十八那天爆出,除夕一整天還是忐忑不安的,到了大年初一終於按捺不住,出手尋求解決辦法。之後幾天,一直在等候一個結果。

    凡是在工作上盡過心思的,作過努力爭取的,想去為自己的「腹中孩子」護航,確保順產,乃是人之常情。只是,沒有想過我一旦要護航時,竟然可以什麼都可以做出來。用同事的話說,我變了憤怒鳥。

    知道時間是不能耽誤,需要食物的孩子不能等。就算是只批准做一部份也好,也希望工作可以如期開展。令人覺得不解的是,討論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折衷方案被對方接納。令人起火的,是對方不願妥協的同時卻缺乏能說服我的理據,而只是被人感覺到用職權來施壓。

    曾經有同僚說,不如多點對話,多點溝通。我一直選擇相信避之則吉,堅拒露出自己的底線。那天我選擇進入那虎口,都不過是因為覺得有點點令人興奮的進展。誰知,以為自己得到金蛋,卻被因為不是雞蛋而被嫌棄。當挑到假想的骨頭時,還要被放到最大。

    於是,知道了對話無用於合作。當理據呈了出來,而對方一意孤行拒絕理解,還有對話的必要嗎?反而,我一直相信的不問不說,互相制衡,更能達致良好果效。令對方避自己三丈,不一定是心存敵意,只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規限,讓自己有足夠的空間施展拳腳。

    不過,當內部的對話破裂了。就連對外工作也因此停頓嗎?怎樣都說不通。不失霸氣是重要,但還得找一個務實的解決辦法。當痛定思痛,我算是做了應做的事。對方的要求,我某程度答應,但先聲明不是我接受他的見解,只是不想因為內部的矛盾而令所有事情都僵化。

    下臺階預備好了,對方只是很間接的向我透露願撤回原判。「生人勿近」的看板不是我們想掛上的,不過,既然大家選擇在彼此身上看見,我也樂於奉陪,三八劃界,每邊維持兩公里的非武裝地帶。重要的是護航成功,事情得以前進。

    即使說不對話不對話,我還是有理由相信,是我後來補上的文件挽回大局。因此,無緣見面不相逢,但某程度理解還是需要的。

    要務實而不失霸氣,這個結果我應該滿意吧。應該讓身心都休息了。

     


     

January 30, 2013

  • 還以為 我們更幸福

     

    早幾天還在說,小孩沒有奶粉吃,難道我們已經跟北韓相差不遠?其實那是很民粹的一篇文章。但一轉身,竟然有人想到在美國白宮的網頁請願,要求「國際社會施出援手」。

    一看見,是詫異的。特別是因為自己在人道救援組織裡面工作,對於文中Hunger,Aid,Assistance等字眼特別敏感。腦裡面頓時間想起我們把一箱箱的糧食用貨車拉到災區去的情景。這也是我唯一想到美國政府在現金援助以外唯一可以做的,因為它無論如何都不會介入別國這些芝麻綠豆的紛爭之中,更何況是一個怎樣都不能說是有飢餓問題的地方。

    但是,真的是一箱一箱的奶粉運來,有幫助嗎?有人能控制這些奶粉花落誰家嗎?除非他註明那些是不能出售的Food Aid… 我真的想得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密,越來越複雜。說我是職業病也好,轉數慢也好,其實我一時間無法想到那是有人為了令特區和中國政府蒙羞而做的把戲。

    對於我來說,這次「請願」行動最不能接受的有兩方面。首先,香港人和內地人之間的矛盾,不論是經濟上的還是政治上的,在外面看來都是一個國家的事情,犯不著靠其他國家介入來處理。說到要用外國壓力令自己國家政府蒙羞嗎?怎樣看,這刻蒙羞的還是我們自己。羞恥在自己民族的問題無法自行解決,還要傳揚出去!

    其次,以香港這個人均GDP在全球排位中名列前茅的地區,竟然向排位自己低的美國提出要求援助,簡直可以用「成何體統」、「臉是自己丟的」來形容。世界糧食、貧窮問題已經非常嚴重,遙遙超越於貧窮線外的香港人,不論持的是什麼理由,缺的是什麼食品,無論是由市民還是政府提出要別國援助,都只會淪為別人話柄。

    去年做東日本大地震一週年採訪時,發覺日本人喜歡用「國民性」這詞語。即使受災之後,得不到政府賠償,仍然著重團結,仍把這字掛在口邊。但偏偏,香港人的字典裡是沒有這詞語。一點國民意識也沒有還算,但口口聲聲說要解決貧富懸殊,制止「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竟然厚著臉皮向國際社會要求援助---不論所謂「援助」的意思是什麼,還算表現的有良知,行公義嗎? 由於提出要求的是市民,所以表現得缺乏素質的,不會是政府,而是利己的市民!用心想想吧。

     


     

January 28, 2013

  • 人吃人 沒藥醫

    多份傳媒刊物今天報導北韓因為饑荒而出現人吃人事件的消息。有朋友來郵詢問我的意見。為恐防同事也收到同樣的查詢,我忙了一整個下午,為的是寫一篇內部指引。

    若問我這新聞是否屬實,由於我人不在現場,消息也不是經由官方渠道發出,恕我無法知道事件的真偽。再加上其實消息已經發出多時,英國傳媒留待此時才報導,因此消息才出現在香港報章之上。然而,外電故意在北韓宣布新一輪核試的時候才選擇報導,究竟居心何在?目的,是要向全世界說明,這是一個惡魔一樣的政權嗎?

    這些看得人津津有味的恐怖新聞,恕我未能沈醉在其中。就算有人殺人、吃人,原因也不一定是因為飢餓。只憑單方面的消息,我怎可能相信? 再者,就算有發生過,這只是單一的事件。不幸被吃掉的人數,其實並不足以影響這場疑似饑荒的嚴重性。如果真的有糧食危機,我們應該靠的還是官方的求助,還有就是聯合國的資料。

    好像很官式的回答,缺乏實質的回應。但其實我又有什麼可以做?我不在當地,無法到現場理解是否真有其事。但就算能到現場,我又一定能看到事實的真相嗎?就當真的有人吃人的事件,一貫的派發糧食之後,就能確保事件以後不會發生嗎?

    無證無據,我差不多本能的選擇不輕易相信。但我也真心問自己,是真的有把握可以不去相信,還是不相信對於自己來說比較方便?

    在這關頭,還是選擇相信正式的統計數字。但其實,倘若人吃人的消息是一個謊言,那些說糧食短缺有所改善的統計數字也可以是一個謊言。

    很想說服自己去相信,吃人的兇手是因為瘋了而不是餓了。又其實,在這相信直覺和追尋事實的空隙中喘息,可能是自己先要瘋了。

    聽到人吃人的消息,最需要醫治的,不是吃人的,不是被吃的,而是聽的那個人。

     


     

January 27, 2013

  • 職業中的自己、天地、眾生

    看《一代宗師》,總覺得王家衛要拍的不只是一套功夫歷史片那麼簡單。如果是用心看這套電影的,不難在這個故事中透過幾個主要的人物跟自己的生命相遇。大家有這樣的同感嗎?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宮若梅(章子怡飾演)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分別是「見自己」,「見天地」,和「見眾生」。怎樣去為這三個階段下注腳,喬靖夫已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得很清楚,我在這裡也不再重複了。宮若梅說了這句話之後,便抬頭往頭上那些商號橫匾,說:「其實這裡不就活像一個武林嗎?」說的是50年代的香港,其實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也不是一樣麼? 

    如果讀者是用心學習,或者對於自己專業有所堅持的朋友,相信其實不難通過這句說話將自己的專門知識或技能看成一種武功。如果我所習武功是現在做的扶貧發展工作的話,我相信我是已經過了「見自己」的那個階段 -- 我是頗為肯定自己是適合而且能勝任這工作的。除了之前工作上習得一些基本功之外,這幾年間的進修也讓我對自己加深了了解。不然,去年也不會開展現在的工作,在一個自己熟悉的機構負責朝鮮項目。

    「見天地」的階段,對我來說其實跟「見自己」的那個階段是有相當重疊的。自己接連的有在海外工作的機會,但直到去年為止,多見世面的同時,其實也在修煉自己。不過,自從去年展開新工作以來,卻明顯是要拿武功「見天地」的一個階段。先說對外的,要影響北韓這個地方並不容易。帶在身上的刀要利,眼界要準,力度要恰到好處。就連對內的,最近也遇上一些情況,需要向在上的人證明這種武功的價值,令人明白手上工種並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做。兩種情況,都不會容許你有什麼時間和空間去再懷疑自己。這是一個拳拳到肉,做實事,把天地打回來的時候了。

    當然,自己在職場上仍然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武功的價值,並獲得周邊的認同。因此「見天地」這個階段應該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至於「見眾生」又是什麼呢?倘若完成了博士學位,選擇了學術的路,可能會更快來到「見眾生」這個階段。但是,如果在名義上不是為人師表,沒有成為XXX教授,在別的領域,又有什麼見「見眾生」的機會呢?

    此時,突然想起幾年前做過的一份翻譯工作,文章是說一個設計師專業發展的幾個不同階段。其中說到,其實很多不同行業中,都有一些前輩能擔當上「教主」的角色。他們不但能像「一代宗師」一樣啟迪後輩,而且更能領導整個行業的思想和方向。深信在任何領域,能夠走到這一步的,或者是想走到這一步的,不會有很多人。但若能力是能夠做到令天地悅服的,也要做到薪火相傳,才算是「見了眾生」。

    人總需要跟自己的武功相遇。其實我也遇到過不少比自己年輕朋友說,想進NGO做扶貧發展的工作。作為前來者,當磨練好自己的功力,實戰中獲得肯定了,其實也很應該向後來者,甚至是行業以外的人多推廣介紹自己的技藝。為的也不一定是成為別人的榜樣或者模仿對象,但更多是激發其他人的夢想和潛能,令下一代做出來的事情更有趣、更精彩。要做到這種「見眾生」,需要領袖魅力的同時,也需要一種捨己和謙卑的精神。

    主力去「見眾生」的階段,對於我來說還遙遠,也不知是否能到達。不過,跟習武可能一樣:我們並不是要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影響眾生。正所謂「三人行,別有我師」,只要我們願意與人接觸,那管只是三五個,可能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為身邊的人帶來影響了。

    整篇都在寫自己的事情,希望不會令讀者納悶。不過,想說的是,大家看《一代宗師》時,不妨多有一點的代入,讓它引發你多點對於生命成長,對於與周圍的人的關係的思考。或者,你帶走的除了是精彩的畫面外,還有一些對於往後如何繼續發展自己潛能的指向。

     


     

January 24, 2013

  • 以為 我們更幸福

    這陣子,在工作中其實是處理小孩子的「奶」的問題。

    早前,讀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糧食計劃(FAO/WFP)一份關於北韓糧食狀況的評估報告。裡面說,北韓目前人民蛋白質攝取量過低,不論是吃的、生產的也不夠,因此建議提高大豆產量和設置多些魚塘。報告也指出,大豆產量之所以偏低,是它相對於其他五穀類產品價格沒有那麼吸引之故。

    於是嘗試在設計中的新項目引進這個思維。為了令孩子能攝取更多蛋白質,我想了一些辦法,提供資金、設備和原材料,以吸引本來只為孩子提供主食的一個機構同時製造並提供豆奶。不單如此,我更向這機構表示,用完我們國外購入的一批大豆之後,要想辦法在國內搜購大豆。只有擴大內需,提供吸引的價格,才能鼓勵農民生產。

    負責這項目的機構很有興趣。以為自己想的周到,算是有點建樹。豈料,不能確保有食物填飽肚子的孩子,竟然不只是遠在北韓,也可以是近在眼前。

    香港,亞洲其中一個最富庶的地區,有充分發展的自由經濟,竟然回到要配給奶粉的光景。

    一個地方資源不夠,有人會跨越邊境的伸出援手。相反,當一個地方的資源充裕,竟然有人會跨越邊境的來爭奪。而且爭的不只是奶粉,還有學校的學位。在這樣的不安中,政府的官員竟然說,從外而來褫奪學位的孩子才是香港的生力軍。

    北韓的孩子,尚有從外而來的NGO為他們設想。香港的孩子,由誰來替他們設想呢?

    以為,我們更幸福。曾經以為,現在也以為。但是不是多福就要被人/讓人來搶奪呢?我真的不明白。

     


     

January 22, 2013

  • 當iPhone在平壤街頭遊走

    北韓政府終於放寬持續多時的規限,准許前往當地旅遊和公幹的外來人士攜帶手機入境。這對於筆者等偶爾會進出平壤機場到當地工作的旅客來說當然是喜訊,因為 大家從此就可以省卻在機場把手機交予職員保管的不便。也不用擔心在逗留北韓期間會遺失當地政府發出的收據,以致在出境時無法領回手機了。

    此項服務由一家埃及公司負責投資,而該公司自2008年底已經為北韓當地的居民提供手機服務。旅客只須在機場購買一張智能SIM卡,就能夠利用手上的3G手機打出國際電話。有消息指,智能卡稍後會加入上網功能,讓持智能手機的旅客可以隨時隨地上網。

    早在數個月前,就已經有消息指平壤市中心的火車總站正在進行接駁無線上網服務的工程,供來自中國等地的旅客用手機上網。外來手機服務 的落實,可以說是提高了這消息的真確性。

    北韓政府這次放寬規限,對於前往北韓的旅客來說,當然是儼如一次大赦。但此舉對於北韓當地的居民來說,又有沒有什麼大意義呢?筆者認為這次有限的開放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包括通訊和經濟等兩方面。

    先 說說通訊方面。縱觀各地報章,有部分報道認為此舉有助於改變當地消息封鎖局面,但也有一些觀點持反對意見。原因是目前這個專供外來人士使用的手機網絡仍然 跟本地人的手機網絡隔絕,北韓人亦暫時無法使用自己的手機撥打國際電話。他們即使擁有當地推出的智能手機,仍只能登入對外不通的內聯網,要像國外人一樣上 網找外國資料看外國新聞則不可能。 因此,有評論指這次開放讓外國人攜帶手機入境,對於北韓內部消息的開放並未能起什麼作用。

    但如果可以把這新措施看成一個緩慢開放過程中 的一步,則還可以對北韓將來的通訊局面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因為,北韓的對外通訊並不是如想像一樣完全的滴水不漏。目前,不論在國立的金日成大學或是外資設 立的平壤科技大學,都設有接駁了互聯網的電腦。筆者一位在平壤科技大學工作的知交更指出,他們在校園範圍內能用Skype也能看YouTube,比起在中 國大陸還要開放呢。

    由此可見,北韓政府已經把這道資訊科技的鐵幕有限度的打開。加上近日Google執行董事施密特訪問北韓,當地往後的互聯網服務發展更值得我們觀望。被設計成互不相通的國內及國際網絡,究竟有沒有合法或違規途徑可以連結起來呢?這一點,就 更加是拭目而待。

    至於在經濟方面,這次讓旅客攜帶手機入境的措施,絕對是對當地營商環境的一大改善。直到目前為止,赴北韓公幹的旅客除非 已經在當地設立辦事處,否則如要打電話、傳真、或者電郵,都必須使用酒店提供的昂貴服務。一般在招待外賓的國營酒店裡,單單是寄一封電郵,記憶容量以 25KB為上線,即是發一句簡單句子也要盛惠人民幣20大元了。

    同時,這些電郵都必須經由酒店的電郵地址發出,內容絕對有被監視的可能,更可能被收件人的信箱當作垃圾郵件處理。再者,當人不在酒店,身上就沒有任何通訊設備可用。對於分秒必爭的商人,或者筆者等在當地進行人道救援工作的朋友來說,可以說是非常不便。

    因此,這次小小的開放,可以說是為當地極為困難的營商或工作環境帶來了一個明 顯的改善。北韓在邁向經濟開放的路途上,也就同時跨進了明顯的一步了。所以,這個決定對於發展當地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來說,遲是遲了一點,但絕對可以說是明智的。


    按:本文原題為《北韓通訊革命?--當iPhone在平壤街頭遊走》,於1月23日在《信報》刊出時只用了後半,故在這裡也作相應調整。